返回

通威40年系列傳播之40個瞬間⑰:
中國第一條品牌魚——“通威魚”暢遊百姓餐桌

2022年08月05日 來源:通威 作者:鐘繼輝


▲2002年9月18日,“通威魚”上市儀式上,劉漢元主席簽名售魚

農民能夠直接做的,原則上我們不做,他們做不好的,無論技術、配套服務、品牌打造等,由我們來做。用這種原則去服務和激勵用戶,我們自己明确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劉漢元主席

這是2002年9月18日,中國首批有品牌的無公害魚——“通威魚”上市當天,鏡頭記錄下的劉漢元主席簽名售魚瞬間。

當天,成都大型超市普爾斯馬特人聲鼎沸,上千成都市民很早就等在儀式現場,或品嘗做好的“通威魚”,或觀賞陳列的無公害魚,或在超市專賣場争購“通威魚”。上市儀式上,時任四川省副省長陳文光緻辭表示,“通威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無公害水産品,這條路子必将越走越寬廣,通威的發展将邁上一個嶄新的台階。”

從早期創新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創辦漁用配合飼料廠,直至今天,劉漢元主席始終認為,誰和農民搶飯碗,誰就沒有飯碗;誰往農民飯碗裡添油加肉,誰就有飯碗。

▲2006年9月29日,“通威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上市新聞發布會

回顧通威40年發展曆程,不難發現樸素的“飯碗理論”烙印在通威發展的各個階段,“通威魚”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前後,随着集團的快速發展,劉漢元主席發現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前一個環節,養殖戶在通威業務員的幫助下把魚養好了,到後一個環節,養殖戶卻因為魚太多而出現“賣魚難”問題,最後紛紛殺價,利益受損。

“農民做不好的,我們來做”。養殖戶“賣魚難”問題,讓劉漢元主席進行了更多的思考,可不可以将産業鍊打通?可不可以将部分養殖戶按通威标準養的魚收購過來,通威來賣?還可以做成一種有品牌的魚,提高其附加值,進入零售市場。這是服務于養殖戶的一種方式,實現其價值最大化,通威也能獲得更大的附加值。其中一個增加附加值的明顯優勢是,因為魚是變溫動物,不需要維持體溫,因此對能量的需求很低。這意味着魚從能量到蛋白質的轉換率最高,同樣的資源可以得到多出30%以上的優質蛋白。劉漢元主席認為,這樣的天然優勢,一定要在産業鍊最能體現這一價值的地方用足。 

2002年,通威正式開始了将水産産業鍊打通的嘗試,在成都周邊以“公司+農戶”的方式與指定的養殖戶合作,提供優質魚苗;使用無公害的通威飼料進行養殖,并全過程監控;以每斤高出市場1-3元的價格回購,并嚴控魚的質量,一條魚不達标整塘不予回購;回購的魚通過生物技術進行2-3天的淨養,以達到最優品質;上市前所有指标符合國家無公害标準後,再以“通威魚”品牌上市。通過這一系列的高标準、嚴要求,“通威魚”當仁不讓地成為市場上品質最高的人工養殖商品魚。

▲2006年,“通威魚”推出全程可追溯電腦查詢終端

“魚也有品牌?”“通威魚”一上市,便引發市場轟動。上市當天,首批10萬斤魚很快銷售一空。媒體在報道中指出,這是引導廣大市民樹立“安全健康、無公害”的魚類消費理念、改善膳食結構、豐富市民餐桌的一件大事,更是通威做強做大水産業的重大舉措。

“通威魚”通過國家農業部、省市相關部門等權威檢查認證後,銷售點開始遍布成都伊藤洋華堂、沃爾瑪、歐尚等高端超市,因産量低、品質高、安全可追溯,價格比普通魚貴,但銷路依然很好。

為強化“通威魚”項目運作,2003年8月8日,成都通威魚有限公司成立。通威的标準化水産養殖基地建設全面鋪開,先後在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四大區域建成了50萬畝無公害水産品标準化養殖基地,12個産品通過國家認證,并經國家部門的嚴格審查确定,通威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獲準建設綠色農業水産示範區的企業。同時,“通威魚”電腦觸摸屏、電子身份标簽等溯源方式陸續推出,全面展現“通威魚”從生産、運輸、經營到餐桌的各管理流程,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通威魚”不僅僅是品牌識别符号,更是對消費者的質量承諾。

▲“通威魚”走進千家萬戶,深受消費者喜愛

那一年通威開始傾力打造的中國第一條品牌魚——無公害“通威魚”真正暢遊起來。

以“通威魚”上市為起點,通威在食品領域的版圖不斷擴大,通威食品應運而生。以“通威魚”、春源冷鮮肉、太豐鴨為代表的通威食品品牌已經得到終端消費者的充分認可,形成了品牌效應,同時也走出四川,開啟了品牌布局全國、走向全球的加速度。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和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加深,無污染、健康的綠色食品發展空間不斷擴展。通威食品全力整合産業資源,不斷延伸并完善水産和畜禽兩大産業鍊條,全面實現從養殖場到銷售終端,整個供應鍊各環節的全面監督監控,系統保障食品安全,“從源頭到餐桌”進行全程質量監控和追溯,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優質産品,向着打造世界級健康安全食品供應商的目标勇毅前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