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日财報:周期鐘擺視角下的通威和中國光伏業

2023年07月03日

來源:每日财報

記者:張京

 

作為通威來講,16年前從一家飼料企業跨界做光伏,并成功走到了全球光伏産業的龍頭位置,可以說是逆周期成功操作的典型。

近年來,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大量資本紛紛入局。有業内人士粗略統計,今年年底全行業将形成超過700GW的産能且仍有産能在規劃,若不停止,明年年底行業産能規模将達1000GW。

需求端,今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大幅提升,但TrendForce 集邦咨詢預估新增需求不過351GW,産能出現了過剩。

産能過剩的一個直接表現就是矽料價格在下降。從最近的情況看,新增産能持續釋放,矽料月度産量不斷增加,但下遊矽片的開工率卻在下降。矽料價格持續下跌,近期更是跌破10萬元/噸,一度逼近6.5萬元/噸,比高峰時期價格大跌八成。

其實,不光是光伏領域,任何一個行業都難逃周期的宿命,這本是一個行業的生态規律。對于行業主體而言,産業過剩就是一次叠代,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和成本優勢加固護城河,而部分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被無情碾壓,“自身禀賦”差的企業被淘汰,此後過剩消退,開始新一輪的周期。

作為通威來講,16年前從一家飼料企業跨界做光伏,并成功走到了全球光伏産業的龍頭位置,可以說是逆周期成功操作的典型,同時也是掌舵人——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眼光敏銳、穩紮穩打、堅定長期主義的結果。

當時鐘再次走到産能過剩的大考階段,以史為鑒,已經确立優勢的通威有望繼續創造奇迹。

眼光敏銳,敢于逆周期操作

韌性,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表示材料在變形過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韌性越好,則發生脆性斷裂的可能性越小。它既可以增強對外部應力的吸收,面對各種外部變化;也可以吸收内部應力,應對企業内部生産要素的突變。

對于通威來說,每次的關鍵時點的抉擇就是一步步增強企業韌性的過程。

近期BCG亨德森智庫對1800家全球各行業企業進行了25年(1995—2020)的業績跟蹤,研究發現在25年間,雖然變化發生的周期(定義為行業企業股東回報曾同比最高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的季度)隻占企業經營全程的11%,但決定了長期股東回報差異的30%。也就是說,變局中的表現有長期的放大效應。

通威多次在行業低谷時的逆周期操作被業内津津樂道,很多人也認為,正是這幾次逆周期投資,奠定了通威的江湖地位。

2006年底,通威吹響了進軍光伏行業的号角,通過四川永祥正式布局矽料業務。

▲ 永祥股份精餾塔裝置

2008年初,通威集團把四川永祥的資産注入到通威股份,此時矽料價格高達50萬美元/噸,而成本僅約80萬人民币,暴利預期下,通威股份的股價從年初的6.05元一路沖高至11.63元。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金融危機的爆發,國外光伏需求迅速減弱,在供給端,由于大量資本湧入矽料領域,整個行業産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的格局導緻矽料價格開始暴跌。

在業績壓力下,2010年上半年通威将四川永祥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使得上市公司躲過了兩年後的歐洲雙反。歐洲雙反告一段落,光伏企業大量倒閉,國内漸漸掀起光伏電站建設的熱潮。對于光伏行業非常執着的通威股份看準了市場,毅然收購了當時已處于破産邊緣的光伏電池片制造商合肥賽維,其母公司賽維LDK曾是中國在美最大的IPO企業,随後合肥賽維改名為合肥通威,順勢進入了電池領域。

随後本土光伏全産業鍊複蘇,2016年,通威股份又通過重大資産重組,正式将四川永祥與合肥通威納入上市公司體内。

這樣的曆史拐點,通威在後續的發展中還面臨多次。

2018年,“531光伏新政”出台,中國光伏發電補貼大幅退坡,帶來行業的驚慌和低谷,國内超過10家矽料企業停産檢修,多家組件企業處于虧損狀态,業内讨薪、停産、爆雷的消息不斷。行業進入冰點之際,通威開始擴産。

很快,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矽料價格從6萬元/噸最高漲到30萬元/噸,通威的産能随着價格一路飙升。

2020年2-3月,全國受到疫情影響,多晶矽價格處于近10年的最低點,不少企業停止擴産甚至停産。通威卻在當時宣布了擴産計劃,成就了後來投産的樂山二期、保山一期工程,年産能均達到了5萬噸。

這一逆周期擴張策略,讓通威在從2021年開始的光伏新一輪熱潮中成為率先有大批量産能釋放的公司,也是那次矽料波動周期的最大赢家之一。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行業遇到低點,相應的技術、成本,可能更靠近大量應用的起始點,“我們内部對技術工藝的改進,具備了工藝叠代條件,内外判斷使我們果斷進行兩三年的持續投入建設,從行業、案例研究角度來講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巧合,或者是非常有意義的必然。”

“每個産業都有波動周期,沖高一定會回落,到底後也會慢慢走高。波動過程中,存在投資的風險、機會和回報,低點時要為高點做好準備,高點時不要窮追,在多變和不确定性中,能把握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确選擇,就已經非常優秀了。”劉漢元說,外界認為行業有機會時,通威總好像突然就站了起來,抓住了盈利機會,這其實是理性控制節奏和規模、回避和減少風險的結果,也是通威幾十年中一直在做的事。

一體化布局打造護城河

高韌性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可觀的價值回報,主要表現公司在遇到變化後可以業務減震、續航賦能,實現超越同行增長并積累持續競争優勢。

對于通威來說,從一家飼料生産商轉型做光伏有着清晰的發展思路。從矽料、到電池片再到組件、電站,通威已經完成了對整個光伏産業鍊的全部布局。

一體化發展,有助于公司業務的延申,可以在上下遊産業鍊配套協同上形成規模成本、交易成本、組織成本領先的經營模式。一體化路線可以說是通威股份成功穿越周期的必然選擇,同時也為其鑄造了最好的護城河。

比如,在矽料生産方面,由于光伏平價上網的價格約束,光伏企業之間的競争主要是圍繞降低成本展開,而通威股份在矽料行業的生産成本屬于最低水平。光伏發電雖然屬于清潔能源,但是生産光伏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因此各家企業的生産成本差異主要體現在電力成本和折舊。

電力成本方面,在耗電端,通威綜合電耗量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在電價端,通威股份也在低電價的内蒙古包頭、雲南保山等地積極布局産能,并且在四川樂山的産能項目也獲得了政府的優惠電價。因此,通威的矽料生産成本在同行業内處于領先地位。

可以說,通威的這種成本管控優勢在矽料價格下行期格外重要,這也是公司成為全球矽料龍頭的基礎所在。

比如,組件生産環節,去年8月份,面對多晶矽價格波動,通威及時調整了戰略布局,大舉進軍組件環節,很快就攻城略地。

▲通威高效組件智能制造生産線

國金證券數據顯示,自2022年8月23日預中标華潤電力3GW集采項目以來,通威已中标廣東電力、國電投、南方電網等央企/國企項目超7GW。近日,通威還與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簽訂700MW組件年采購框架協議,預計2023年實際年合作量将達1GW。

2022年9月,通威宣布在江蘇鹽城建設年産25GW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固定資産投資約40億元。三個月後,通威又宣布在江蘇南通建設年産25GW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固定資産投資約40億元。據通威方面透露,到2023年年底組件産能将達到80GW。

通威在組件業務的飙進,與其市場基礎和技術積累有關。我們注意到公司先後研發了疊瓦組件、半片組件等技術,TNC技術也将在2023年實現電池及組件規模化産出。

不過,在組件領域,通威必須直面與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等光伏一體化組件巨頭之間的競争。随着産能釋放,通威行業前五的格局更加清晰。

今年6月7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拟與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簽署《太陽能光伏産業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就公司在成都市雙流區投資建設年産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預計固定資産投資105億元,繼續在一體化布局。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生産線

當然追求一體化,并不意味對專業化分工的忽視。

通威一直強調對專業化分工和專業化合作夥伴的重視,一直倡導行業有效分工協作,使客戶之間、友商之間能夠有所長、有所選擇,在自己所精所強的方面做大,在别人所專所精的地方有效配合,理性地适當控制,營造“有所為、有所不為;你為我好、我為你好”的商業生态。所以,劉漢元多次表示,在多晶矽、電池環節,通威會堅定不移地服務好、支撐好客戶需求,把産品、成本做到極緻,把産品質量做得更好,使行業生态能夠更好。

保持長期戰略定力  光伏行業大有可為

成為韌性企業既需要企業願力,又需要認知更新和實踐叠代。我們深感适變之切和适變之難是擺在有長期制勝企圖心的企業家面前的現實。

5月24日,在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接受采訪時稱,随着多晶矽的價格的下降,現在又到了有能力的企業适當擴大規模的好時機,通過不斷提升技術,使得成本更低,産業規模更大。而這,也是新興産業發展的共同特征。

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内,中國光伏領域的技術不僅突飛猛進,成本也在下降。中國光伏産業的規模從全世界占比百分之幾的産量,到現在超過70%、甚至80%,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矽生産國,從當初的能耗和成本最高、能力和水平最低,成長為能耗和規模均是世界領先水平。

近幾年,多國制定了宏偉的綠色能源發展目标和系統性規劃,能源轉型共識進一步确立。可以說,對于遠期的确定性是,光伏行業規模當量還會繼續增長。

劉漢元也表示,能源轉型的共識一方面将推動中國能源轉型的快速完成,盡管我們的碳中和目标比西方國家晚10年,但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仍有可能提前完成碳中和目标,甚至與西方國家同步;另一方面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地區,他們的能源轉型,2/3-3/4以上要依賴中國制造的産品。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與其他國家一起,參與歐美日韓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幾乎是未來10-30年的必然。而發展中國家,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跨越原來發達國家走過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逐漸轉變成清潔能源這一過程,直接進入到可清潔、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簡而言之,眼光前瞻,穩紮穩打。周期永遠擺動,最重要的是長期戰略定力,或許是通威制勝的要訣。

X